最新消息: 大屏互动软件全新升级为 6.0 啦,启用了新的网址,还是永久免费,但有更多惊喜。点击立即体验

聚餐真的无酒不欢吗

新闻 乐宝 217浏览 0评论

导读

每到周末,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今晚去哪里聚?”在大学,大大小小的聚会总是在所难免的,曾有调查显示,29%的受访大学生聚会频率在每周两次以上,38%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聚餐作为周末休闲方式之一本无可厚非,但是聚餐上是否一定要喝酒却总是成为学生讨论的话题。大学里的聚餐,真的是无酒不欢吗?

1

今天在食堂吃饭,坐在我旁边的两个女孩讨论与朋友聚餐的话题。

女孩A:“我昨天在聚餐上又喝大了,感觉好丢人。明明不想喝酒的,但是坐我旁边那个二货一直灌酒,后来没控制住,果断把那个二货喝趴下了,结果自己也多了,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啊。”

女孩B:“一直搞不懂,聚会就单纯的吃吃喝喝就好了,为什么要不停喝酒呢?菜还没上齐呢,酒已经喝的差不多了。”

女孩A:“其实和熟人在一起吃饭根本不用拼酒,只有没见过几次面的人才会靠喝酒缓解尴尬。喝过酒之后话匣子才能打开,还可以在饭桌上玩玩小游戏,尽管感觉十分热闹,就是没有和熟人在一起来得自在。”

女孩B“对呀,对呀,最讨厌这样的聚会了,明明可以安安静静地吃饭,却还要给一群记不住名字的人面子,不喝酒好像我不合群似的,可是喝了又能怎么样?下次见面,不还是一样装作不认识……”

听了她们的对话,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聚会经历,几乎每一场聚会,都是以避免尴尬为由,变成了酒桌上的狂欢……

2

大一那年,寝室老三在学生会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他过生日那天,邀请了平日里与他玩得好的班长、学生会骨干以及寝室几个室友,后来,又通知所有人可以带“家属”,于是参加生日聚会的人越来越多,这场简单的生日聚会也变了一种味道。

那天晚上,老三定的两桌被挤得满满的,寝室几个人被穿插开而坐,按照老三的想法,是希望大家通过那次聚会相互认识。

可是,想法总是好的,坐在一起才知道什么是尴尬。

我坐在那里,两边的人都不认识,简单打过招呼之后便再无后文,于是在等待开始的这段时间,每一个人都低头玩着手机。我看向其他室友,也是一样的状态。

毕竟是室友的主场,怎么说也要帮助老三活跃一下气氛,于是我在寝室群里与其他室友商量,要怎么缓解这样的尴尬。

大家一致认为还是走老套路:玩纸牌游戏,谁输了谁喝酒。

坐在那里的人似乎都经历过那样的场面,提议一发起,所有人都表示愿意参与。于是菜还未上,酒已经喝了半饱,而且在酒精作用下,所有人话匣子也都打开了,对着身边人喷着唾沫星子……

晚餐正式开始的时候,饭桌上已经进入了拼酒的状态,自称是老三兄弟的人一个个站起来,一个个向寝室几个人敬酒,好像喝了那顿酒,以后大家就变成了一家人。

餐桌上所有人说说笑笑,仿佛每一个人都相见恨晚,有些人甚至还留下了联系方式,扬言下一次他做东,并勾肩搭背吐露心声。

在酒精的麻醉下,前一刻还是陌生人的我们变成了“兄弟”,当时感觉又遇到了一群知己,然而当第二天醒来后,不管是否喝醉,都会自觉忘记前一天说的话,留的联系方式也会埋在手机里,再见面,只是短暂对视之后便匆匆离开,甚至连招呼都不会打……

3

总是认为,与朋友在一起,与朋友的朋友在一起无酒不欢,但是有酒就真的欢吗?

现在很多人把聚餐当成一种交际平台,而酒精就变成了活跃气氛的最好的催化剂。

对于聚餐喝酒,一个大二的学生这样说道:“自加入社团后,我参加了好几次聚会,学长学姐们提出要喝酒,如果不喝,对方就会以‘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为由劝酒,最后往往会被灌得稀里糊涂。”他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风气,感情交流也不是非得通过这样的途径。

在某高校担任过社团总会副会长的小黎曾组织、参加过不少聚餐活动,也喝过不少酒,他十分关注交际礼仪,对大学生应酬活动。对此,他也有也有不同的见解。他说大学就应该是一个向社会过渡的过程,参加社团活动能积累自己的经验,将来应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才不会十分吃力。

也有人表示,与熟人之间在一起聚会,有没有酒的存在都没关系,因为大家都很熟悉了,谈什么话题都不会感觉尴尬,但是一旦餐桌上出现一个朋友的朋友,那就要照顾其他人的面子,而酒精就会变成一种社交武器,比傻傻在一旁刷着手机要好一些。

其实,不论是喝酒,还是被喝酒,酒都不过是社交里的一个工具。不知有多少人讨厌酒的味道,却喜欢酒后晕晕的感觉?不管是面对陌生人,还是面对最好的朋友,似乎喝过酒,就会为自己放得开找到一个借口,也会感觉说过的所有酒话会被人原谅……

与不熟悉人在聚餐上的无酒不欢,不过是有酒强欢。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聚餐真的无酒不欢吗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