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大屏互动软件全新升级为 6.0 啦,启用了新的网址,还是永久免费,但有更多惊喜。点击立即体验

莫惊慌微信营销互动游戏强制外链内容管理在做规范而非清场

新闻 乐宝 234浏览 0评论

4.12会不会成为H5界的一个黑色纪念日,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2016年Cocos春季开发者大会上,《社交生态下的H5游戏新契机》的论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

除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内容被传的满天飞,官方暂时没有任何其他声明,看起来是下了极大的决心要整顿,各类业内也都是在解读和猜测!

高大上的知乎大神们也是一篇倒T派的言论:

当操作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微信 Wechat OS 的野心了;看来现在还想当广电总局啊。

有很多人把微信的产品逻辑和张先生的话奉为圭臬,但在我看来:该软件这两年除了蚕食互联网宝贵的开放精神外,没什么值得学的。

1. 想要从中牟利

2. 想要防止给别人做嫁衣

3. 想要维持平台的环境/质量

具体的话就没有细说的必要了,腾讯想必还在为微信的SNS+IM新霸主地位寻求新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方向。不过手段有些太霸道了。

矫枉过正。

或许是赵家人的意思

或许是微信为了避免重蹈微博的覆辙

或许是为了给应用号开路清场,今后h5只能在应用号框架下提供服务。

微信的朋友圈广告已经被微商干崩了。公众号被公众号的数量干崩了。

总体来说,微信想做霸主,难咯。

那么多的公司借助微信朋友圈做各种各样分享,软性广告,从来没给Tecent交税,T家觉得不能忍了,必须要交税的时候到来了。

而在笔者看来,微信的此次强势出击,固然存在了战略规划的意图在其中,但是平心而论,人家现在所做的一直以来都是在强调的,绝非霸道总裁的拍脑袋行为。

微信从未放弃对朋友圈环境的治理

《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中一早就说的很清楚:

3.2.1 未经腾讯书面许可利用其他公众号、微信帐号和任何功能或第三方运营平台进行推广或互相推广的,包括但不限于:僵尸粉刷粉、公众帐号互相推广、普通微信帐号通过微信普通消息、附近的人打招呼、漂流瓶、摇一摇等任何形式推广公众帐号,以及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互推等。

3.2.2 本规范所指“推广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链接,头像,二维码,纯文字等各种形式完成的推广行为。

3.3.1 诱导分享

通过外链或公众号消息等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将消息分享至朋友圈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

3.3.2 诱导关注

通过外链、公众号群发或二维码等方式,以奖励或其他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号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

包括以下类型:

• 强制用户分享:分享后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分享后方可预订,分享后方可知道答案等。

• 利诱用户分享:分享后对用户有奖励。包括但不限于:邀请好友拆礼盒,集赞,分享可增加一次抽奖机会等。

• 胁迫、煽动用户分享: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包括但不限于 :“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等。

有目的性的对公众平台的功能或文字进行篡改,违反公众平台功能的原本用途或意义。

例如:在原本显示作者名称(即公众号名称)的位置篡改文字显示。

有没有发现,此次的内容规范所提及的完全就是上述内容,更多规则大家自己去脑补!

微信官方一直在强调,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朋友圈是用户分享和关注朋友们生活点滴的空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企业、机构与个人用户之间交流和服务的平台。微信一直以来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所以说,不要抱怨微信下狠手,而是你没有遵守预设的游戏规则。

有了以上的脑补,再来看一下微信做出此举动的外部环境因素!

微信内容规范发布有外因

2014年12月,首例微信造谣者败诉,在公众号发布道歉;

2015年1月,首例微信公众号侵权案一审,公众号运营者败诉赔款;

2015年5月,利用微信发布虚假信息,造谣者获有期徒刑一年;

2016年2月,国家网信办发言人姜军指出,网信办将酝酿制定涉及行政复议和网络诚信、网络金融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对违法违规信息处置、约谈、行政执法程序作出全面规范,加强监管。并将针对虚假信息、非法网络营销等近期较为突出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构成违法违规的依法追究责任;

2016年4月,编发负面新闻勒索企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获刑一年;

具体的案件情况,大家自己度娘脑补吧。

现在的法律法规越来越规范,而且更多的开始关注互联网方面的制度完善。已经过了互联网早些年的野蛮发展时期。

深入融合到社会中地互联网,需要遵守法律的规范约束,而不再是不需要对自己言论负责的纯虚拟平台。

规范之下微信运营怎么做

我想这部分才是大家最想看的。

虽然本次《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看起来非常的严厉,似乎要把各种吸粉、营销的方式一网打尽的样子,但事实上,遵循游戏规则,你依然可以做你需要做的,只是,对于整个营销团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我们逐条来分析:

1.诱导分享类内容

1.1 要求用户分享,分享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分享后方可知道答案等;

1.2 含有明示或暗示用户分享的文案、图片、按钮、弹层、弹窗等的,如:分享给好友、邀请好友一起完成任务等;

1.3 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者微信公众帐号文章的,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等)、集赞、拼团、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以积分或金钱利益诱导用户分享、点击、点赞微信公众帐号文章等;

1.4 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的。包括但不限于:“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转到你的朋友圈朋友都会感激你”等;

若内容中包含以上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停止链接内容在朋友圈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的访问,短期封禁相关开放平台帐号或应用的分享接口;对于情节恶劣的情况,永久封禁帐号、域名、IP地址或分享接口。

规范要点:“分享后才可以继续”“分享就可以获得好处”“不转不是中国人样式的道德绑架”等

归纳而言,文章或活动设置的原则是:

a 以利益驱动,强迫用户按照设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b 以好奇心等心理因素驱动,诱导用户按照设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c 以道德绑架的方式,强迫用户按照设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以微信官方的指导思想而言,账号运营者以这类方式进行营销,一方面是破坏了微信建立一种新的熟人生活方式的初衷;另一方面是这样获取的粉丝是非自愿的,是资源的浪费。

对策:以内容运营为主体,用户心理分析为核心

通过精准的用户分析,获得目标人群的心智定位,通过内容(文字、图片、多媒体)的表达,来与目标人群产生共鸣,获得目标人群的认同,进而形成自主意识的传播推广。

2、诱导关注类内容

强制或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帐号的,包括但不限于关注后查看答案、领取红包、关注后方可参与活动等;

后果:

若内容中包含以上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停止链接内容在朋友圈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的访问;对于情节恶劣的情况,永久封禁帐号、域名、IP地址。

规范要点:以利益驱动来强制用户按照既定流程执行,以达到目的的营销行为。

对策:

以价值为核心主导,在表述与账号本身匹配的情况下,无夸大行为的自我推介,即以自身魅力和价值来实现吸引目标人群的目的,而不借助其它不相关心理、利益因素的影响。(即使出现误判,也是能够通过申诉的方式得到解决。)

3、H5游戏、测试类内容

以游戏、测试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比手速、好友问答、性格测试,测试签、网页小游戏等;

后果:若内容中包含以上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停止链接内容在朋友圈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的访问;对于情节恶劣的情况,永久封禁帐号、域名、IP地址。

对策:此条无解,猜想是涉及到微信的官方战略布局,职能静待官方的下一步举措。

4、其他剩余项目

4.欺诈类内容

5.谣言类内容

6.骚扰信息、广告信息及垃圾信息

7.题文不符、内容低俗的信息

8.非法获取用户数据、信息

后果:

对策:本人很支持以上几条,所以没有对策!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莫惊慌微信营销互动游戏强制外链内容管理在做规范而非清场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