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大屏互动软件全新升级为 6.0 啦,启用了新的网址,还是永久免费,但有更多惊喜。点击立即体验

DECIEM欧美超火的新晋加拿大化妆品公司

新闻 乐宝 202浏览 0评论

9.27更新:

Deciem今天发布了新的唇膏牌子ESHO。ESHO是英国一个dermatologist,擅长做丰唇(给嘴唇打透明质酸)。。

一共三款产品,看了一下最便宜那个保湿款DRENCH的成分表,没有放凡士林,放了非常多的有效成分,感觉就是一个唇部的“十全大补”。

其它两款暂不评价,SCULPT: 可以丰唇;PAUSE: 让唇部打过透明质酸的人保持更久的效果。

长文预警。

首发于:专门查护肤品配方的:美丽修行App。(此文在原文基础上有删改)

只是分析了一家本人特别喜欢的化妆品公司而已,如果读完发现被强烈种草,纯属意外。

申明:此文不可商业转载,个人转载需注明来源,不可断章取义、部分转载。

利益相关:Deciem创始人Brandon Truaxe是我大学的校友。

本人入护肤品坑快一年了。严重成分党,不看配料表根本无法买东西,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

为了查几个主流和新型防晒剂上过原料网站,看过论文。但是护肤总体还是以看科普文为主。毕竟不是本专业的。

这篇文是关于Deciem这家公司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算是对我最近几周天天研究这家公司的一个总结。

此文没有Deciem赞助,全部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另外,此文观点秉承客观理性原则,如果您不赞同,请好好思考好好说话。我甚至不想将这些观点发到微信朋友圈,是因为我朋友圈里的人大部分都对护肤品配方和化妆品行业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不希望引起他们的不适。

希望非专业人士在发表评论前想一想你之前看过多少科普文了,看过多少论文了,到底了解护肤品行业多少了,再说话。

大家在阅读此文时一定要去Deciem官网:DECIEM | THE ABNORMAL BEAUTY COMPANY 上看一下,有中文版的,只是翻译差了一点。

Deciem,2013年创立于加拿大多伦多,旗下有子品牌Niod、Hylamide、The Chemistry Brand、The Ordinary、Stemm、Fountain、Hif、White Rx、AB Crew、Grow Gorgeous(已卖给英国The Hut Group)。对了,雅诗兰黛集团前些天刚刚给他们投了钱。

首先,Deciem是我见过的有史以来最让我感到兴奋的化妆品公司,没有之一。其公司理念、配方创新程度、价格、营销方式、甚至是其官网的设计风格,都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从未见过,从未见过。

Deciem的公司理念

Deciem有个tag叫“THE ABNORMAL BEAUTY COMPANY”,意思是“非正常的美妆公司”。

明确表明了其态度:不像传统大牌那样做产品。

谈到化妆品行业,我一个非专业人士的看法是:被很多大牌垄断、消费者和商家严重信息不对等、产品价格严重高于成本,利润率超高,税收超高、产品效果不明确,严重依赖明星广告且广告普遍夸大其词,官僚主义。

而Deciem的出现就是要打破这一切,而打破的方式,就是以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简直是个奇迹)

他们的三条主流护肤品子品牌分别是Niod,Hylamide和The Ordinary(其他的子品牌The Chemistry Brand、Fountain、Hif、Stemm、White Rx、AB Crew、Gorw Grogeous在此文中不会提及很多);这三条产品线分别对应了“高端”配方创新成分(高价)、“中端”配方“大众”成分(人人能接受的价)和“低端”配方“基础”成分(低得让人吃惊的价)。就像卖手机的卖电脑的买软件的出三个产品线是一个道理。

以下将一个一个介绍。

The Ordinary,“低端”配方“基础”成分,低得让人吃惊的价格

当然,“低端”配方“基础”成分不意味着没有效果,不要误解。这里“低端”的意思是:可能是增稠剂加得太多或者乳化剂选得不够好导致肤感不太好,可能是加了某些不是特别好的成分作为辅料,如抗氧化剂BHT,可能为了达到最终效果而使用高浓度有效成分而导致刺激。

而“基础”的意思是:有效成分都是效果非常明确(研究了很多年、发了很多篇论文的)的老成分,而且原料价格非常便宜。举个例子,维c,维a醇和烟酰胺的价格,都是非常非常便宜的(去药店里看看维生素片就知道有多便宜了),但缺点是浓度一高就刺激

而The Ordinary的产品就用了这些“又便宜又有效”的成分,浓度都非常高,俗称猛药,而且产品涵盖面非常广,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要什么有什么,无论是油皮、痘皮、混合皮,还是敏感皮、干皮,都能从中找到合适的产品,从基础的抗氧化如维c、烟酰胺、硫辛酸、维a醇;到各种去角质的酸:各种浓度的果酸乳酸水杨酸;到保湿剂如NMF(天然保湿因子;一大类分子的统称),透明质酸钠,角鲨烷;基础油比如玫瑰果油阿甘油;到美白成分比如熊果苷、壬二酸;到较高端的抗老成分如胜肽;还有粉底液、妆前乳和马上要出的防晒…..

The Ordinary的理念就是希望每个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搭配产品,而买了一堆产品依然发现没花多少钱。

并且,The Ordinary专门给出了一个产品购买搭配指南,一个专门的维c产品对比购买指南,甚至还在官网上告诉消费者怎么选择保湿剂,就是希望消费者理性再理性。

价格到底有多低呢?

不夸张地说,彻底秒杀其它一切国外的牌子

The Ordinary的所有产品(每个都是30ml)(不含税价),除了极个别产品的价格在10加币到20加币之间(最贵的17.8加币),其余的全部在10加币以下,甚至有5加币6加币的。5加币相当于随意去加拿大超市买一个吃的东西,比如一个做好的三明治。(加币人民币汇率1:5.3;到底有多便宜自己算吧)

Hylamide,“中端”配方“大众”成分,人人都能付得起的价格(指的是欧美或中国的中产吧)

终于看到一些比较好的复配了!明星产品SubQ Anti-Age,复配了胜肽和各种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

另一个产品Booster Low-Molecular HA,低分子量透明质酸钠,据官网说是The Ordinary的透明质酸钠2%+B5的升级版;

而Booster C25,用了一个较新的维c衍生物,乙基维生素c,25%。看过的几篇科普和一篇报告都说此成分非常好,因为自己没用过而且是非专业人士,在此不做过多评论。Booster C25还复配了hydroxyphenoxy propionic acid和苯乙基间苯二酚(就是那个377),后两者都是较新的美白成分(顺便说一句,这个配方简直了,防腐剂都没看到);

最后来说一个最神奇的产品,也是一个欧美消费者很喜欢但我永远不会用的产品:Booster Glow。一边去斑(美白)一边美黑,最终效果他们称为“Glow”的效果!!!先说下背景:与中国人喜欢浅色皮肤相反,欧美人都喜欢深色皮肤(当然不至于黑人那么黑的皮肤)(皮肤变黑的过程称为tanning;tanning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照UVA,俗称“被紫外线晒黑”(是的,他们就是完全不顾皮肤癌和光老化,直接去晒太阳或者直接去躺tanning bed;tanning bed就是一个UVA发射器;听起来太可怕了是吗,实际上tanning bed每个地方都有。。),另一种就是用二羟丙酮(DHA):二羟丙酮能和表皮层胶原蛋白反应生成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中文叫糖化反应终产物,棕色。),于此同时他们大多数人又都有斑的问题。Booster Glow,一边添加了美白的谷胱甘肽,把功效称为去斑,一边又添加了美黑成分赤藓酮糖(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而没有加主流却“不太好”的美黑成分二羟丙酮(DHA);至于为什么“不太好”,这里面的梗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先不说;实际上这两个成分都一样对皮肤不好,而赤藓酮糖是个较新的成分),和SOD,来抵消用赤藓酮糖后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当然这个Booster Glow里面还有其它有效成分,这里就先不说了。)

实际上谷胱甘肽的美白机制和赤藓酮糖的tanning机制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理论上同时用这两个成分,配方合理的话,真的会产生一边去斑(美白)一边美黑的效果。真的是服了Deciem的配方!!!!!!!!想出这种概念也是太有创造性了!!!!!

在此可以体会到使用Hylamide系列产品已经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了(成分越新风险越大,因为还没有足够多的论文研究支持)。而价格,因为都是较新的成分,价格较高很容易理解,因为还没找到低成本的量产方式

同时从配方来看,Hylamide系的肤感比The Ordinary明显要好,具体的不多评论了,价格摆在那里,我相信一款Hylamide产品的开发时间一定比一款The Ordinary的产品要长。

我个人对新成分的态度一向是偏激进的,非常乐于尝试新成分(Booster C25将是我下一个会尝试的产品之一)。而Deciem选的新成分一定是他们认为将来会大有潜力的成分。

Niod(全称:Non Invasive Options in Dermal Science;非侵入式皮肤科学的选择,翻译得很难听,别吐槽。。),“高端”配方创新成分,高价

之所以说创新,是因为用的都是一些非常新的成分。他们的明星产品CAIS,全称:Copper Amino Isolate Serum,是一个蓝铜胜肽,科普文和论文还不够多,但评论区和社交网络一片好评。

而另一个产品,Booster C25的升级版,ELAN,全称:Ethylated L-ascorbic Acid 30% Network,直译:乙基左旋抗坏血酸 30%网络,除了加了30%的乙基维生素c以外,还加了SOD和另一个酶,据官网所说,可以使皮肤循环利用这三种成分达到最大的抗氧化效果,所以称为“抗氧化网络”。

另外,Niod甚至用了一些未被现代科学完全证实的中药成分,Niod的Yesti产品线就是这个中药产品线。(简直不可想象,一个西方牌子的最高端子品牌里有一个产品线主打中药。。。而且评论区一片好评。)

本人为非专业人士,不敢随意分析这些高端成分,别的产品就不说了。

总体而言用的都是最近新发现的新成分,对应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然而还是有几个产品,价格还是没有某些大牌一些中端的产品价格高)。不过价格高是可以理解的,据创始人兼CEO Brandon说,Deciem所有的产品利润率都是一样的。(我暂时选择相信他这句话)

另外,The Ordinary、Hylamide、Niod所有的产品都不含香精色素;有防腐剂的产品用的都是苯氧乙醇+氯苯甘醚;只有极个别产品含有非常少量的酒精。看出了吧,至少在这三个子品牌里,Deciem不用香精去遮盖原料味;不用色素去遮盖可能已经变色的产品;不用有争议的防腐剂;不用大量酒精去做出那种肤感好却有害皮肤的产品。

包装

Deciem的产品只有几种包装:白色磨砂玻璃滴瓶、棕色玻璃滴瓶、塑料管子;Niod系还有玻璃罐子、金属管、塑料喷雾瓶;再没有其他包装了。于是,成本又一次省下来了,包装都不要换,只要换标签就可以了。

接下来说一下Deciem的态度:

总体来说,Deciem对待消费者的态度非常非常诚恳,官网上每个产品都写了ph值、介绍了有效成分、能达到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刺激,还有非常详细的使用说明,有些甚至还写了起效时间。简直就是药品说明书啊。

这种态度其实是深深刻在Deciem的产品理念里面的:就是要打破传统化妆品行业普遍的虚伪夸大态度。

并且,Deciem的客服非常好,消费者甚至可以直接给他们客服留言问关于产品的问题,也可以让他们推荐产品,另外,他们的产品“保修期”是一年!就是说,买产品一年内都可以通过官网联系客服说明问题得到帮助,根据使用时间可能可以得到退款或什么的….

营销方式和官网的设计风格

没有明星代言,没有传统的广告,有的只是一个官网、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账号而已。都是非常明显的互联网公司营销手段。创始人Brandon说过,“公司就是要打破传统,公司的营销方式就是先让那些hyper-educated的人先喜欢上这些产品(特指Niod),然后再让这些人间接影响其它普通消费者。”

而从官网的产品说明和产品命名方式(直接以有效成分来命名)就能看出,Deciem的这种态度贯彻始终,不会因为普通消费者看不懂他们的说明就把说明写得“大众化”了。

想说的是,这种营销手段我认为可能在欧美发达地区或者国内的北上广比较能够行得通,因为这种手段的前提条件是大众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是对护肤有基础了解的,而且是天天不离开互联网的;而贫穷的地方,比如中国的大多数人口,根本没有护肤理念或者根本不了解成分。

各种小幽默

与官网上的学术风格完全相反,整个Deciem的宣传营销都透着小幽默,看了就想笑的那种。比如ins上的一张图:

”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1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5da5e2875eea15b8787d02789fe4c7b_r.jpg” data-actualsrc=”https://www.hixianc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8/20180720/T174753.jpg”>

简而言之就是“the ordinary刚刚变红了,因为它刚刚获了xxx奖,害羞了,需要一点Niod的SDSM喷一下????。谢谢你们。”

Deciem有时也会做一些意想不到的活动。比如曾经给消费者送过它们的小猴子玩偶(Deciem称自己的工作人员是Monkey????);

再比如,在他们壬二酸10%发布的时候说:

PS2 We Cannot ship Azelaic Acid to some markets due to local regulatory limbos; we can instead ship you a baseball bat so you can beat up local authorities for being a few generations behi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就不翻译了)

这种营销方式太可爱了。

小幽默也贯穿于整个官网的设计,比如Niod的首页上都是一个个黑灰色的圆的不明物体,细看才能看出来是瓶子底、罐子底,喷雾嘴,管子盖,再配以一大堆普通消费者不认识的产品名称(比如有一个叫“低粘度清洁酯类”的:LVCE,全称Low-viscosity Cleaning Easter),简直是高端感满满。

另一个子品牌Hif(全称:Hair is Fabric),首页全是圆圈,左边一个粉色按钮“aaaaAAAAAAK! show me everything!”,右上角一个洗衣图标,实在是太可爱了哈哈哈哈!!!

而整个官网都是黑灰色调,充满了各种小心机,可以看得出这种风格明显不是传统化妆品公司官网的风格,而经过了精心设计。

前文提到我对于新产品的态度比较激进,是因为我个人比较相信Deciem的产品,或者说因为Brandon曾经毕业于我们学校,我比较相信这个人。

小插曲

Deciem曾经几次被我当作骗子公司。具体就不细说了,总之当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产品,又是猛药,又是便宜到死,又是加拿大多伦多产,又有一大堆人推荐,又是卖断货了,waiting list上一大堆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一家骗子公司。呵呵呵。

中国市场

Deciem明确表明了不会官方进入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政府要求进口化妆品都要进行动物测验,而化妆品动物测验其实是过时的、无效的、不可靠的、残忍的测试方法,欧美国家早就淘汰了。

关于hydroxyphenoxy propionic acid(羟基苯氧基丙酸)的一点信息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新的美白成分,科普文里从未看到过。本人经Google发现这是德国原料公司BASF最新研发的一种美白成分,商品名叫Radianskin。另外搜出了一篇论文,2013年发表于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上面,是欧莱雅集团、修丽可、和另一家研究机构一起做的,比较了(4%对苯二酚+0.025%维A酸)和(羟基苯氧基丙酸、鞣花酸、酵母提取、水杨酸;大概是商业机密所以没有给出浓度)两种配方淡斑效果的差异。人体实验,82个人双盲做了12周,结果是这两种配方的结果竟然差不多!!但是对苯二酚的副作用,你们懂的。。

贴个原文的summary吧:

题外话

本文完全没有一点批传统大牌的意思,毕竟传统大牌的研发基金是很充裕的,为cosmetic industry做出的贡献不可否认。只是,利润率和不透明度是不是太高了呢?

最后,希望这家公司越做越好。赶紧把The Ordinary的肤感做好一点,少加点增稠剂啊!

PS

本人已入Deciem多款产品,大部分是The Ordinary的,现在使用时间不够长,等到使用时间足够长以后可能会另发评论;另外,在7月下旬Deciem发布新的The Ordinary系防晒产品以后可能会亲自跑一趟加拿大的某家Deciem专卖店把我想尝试的产品全都试个遍,顺便仔细看看他们专卖店的室内设计,到时候可能会拍很多照、另发评论。

分享: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DECIEM欧美超火的新晋加拿大化妆品公司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