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大屏互动软件全新升级为 6.0 啦,启用了新的网址,还是永久免费,但有更多惊喜。点击立即体验

4个月如何将微信粉丝从0做到7万|产品运营

新闻 乐宝 201浏览 0评论

先说下结果:4个月的时间,5万多的成本,产品微信号从0做到7万,注册用户从1.5万增至5万。

PS:本文有些长,如果你期待的是具体的一套工具,比如一个直接解决问题的模板,就可以直接绕道了。因为这里的分享不是一种“看了就会”的方法。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看完后结合实务去思考,思考自己的行业特性、企业特性、产品和服务,思考有没有共通点?如果有,怎么办?如果没有,怎么办?哪些路可以走?哪些路不可以?

我把这篇文章分为4个部分:

1,营销的核心目标

2,营销的基本思路

3,总结

4,一些资源的推荐

1,营销的核心:有效流量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先定义1下,什么是有效流量?

有效流量:愿意使用或者分享我们产品的用户。

比如我们做了1个抢红包的活动,那么通过红包拉来的用户全是有效流量么?是否会有一些人只是为了抢红包而来呢,抢完红包就走了呢。ta们既不是我们产品的用户,也没有帮我们做产品传播。那么这1部分人就是垃圾流量,为这部分流量而花费的成本就纯属浪费。

怎么才能拉来有效流量呢。
这就要求我们做营销时,要知道:营销的基本思路。

2,营销的基本思路

我们看到的1个营销活动的成功,因为看到的是最终出来的可被受众看到的层面——营销内容这个层面,就天真的以为成功的因素只是因为内容好。

就像李叫兽说的,1个写的成功的文案,大家只看到可见的表达层,但花在背后的功夫是看不见的。

”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56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0ce2687fd05e194ac445a64ee1f5e831_r.jpg” data-actualsrc=”https://www.hixianc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8/20180720/T193621.jpg”>

实际上1个成功营销活动,和1个成功的文案背后的逻辑是类似的:

越是重要的部分,越是不可见的,越是容易被排除到讨论圈之外的。

所以笔者想把我们是如何在4个月的时间,把产品微信公众号从0做到7万的,进行系统的分解。让大家看见,营销工作不可见的部分是哪里,用在背后功夫是哪些。

我把这部分分解为7个步骤。

1,大前提:确保有正确的产品

@我们必须要清楚,我们是否可为目标用户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即我们的产品为目标用户解决了什么样的痛点。

在这里强调1下:用“用户使用你的产品满足了什么需求或者解决了什么痛点”来定义市场,而不是产品属性和目标受众。

我们的产品再好,目标群体再细分,如果不能说出产品解决目标用户的什么痛点,就别指望别人买你的产品。

我们买感冒药,是因为他能治我们的咳嗽。我们买TT,是因为他让我们能和女友放心的打炮。这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考虑如何通过为用户提供的产品把流量收过来

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方法,拉来粉丝,把他们聚集在微信公众号上,除了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上发一些所谓的干货,就再也不能提供其他的东西。

这样经过1段时间,粉丝沉默了,流失了。那做这些工作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好好思考甚至都没思考:把粉丝弄过来是要让ta们干什么?

为了让他们来增加文章阅读量和转发量的?肯定不是!是为了给他们发福利的?更不是!

做企业毕竟不是做公益,把流量弄过来,最终目的肯定是为了消费产品的,挖掘流量的商业价值的。

所以,必须要1个正确的产品能把流量收过来,这才叫有运营思维。

我当时供职公司做的产品是一款为大学师生提供在线找靠谱兼职的兼职平台。

主要的受众群体:大学生,产品解决用户痛点:解决ta们之前找兼职靠中介所带来的1系列问题如:信息不靠谱,交中介费,薪资没保障等。

这里可以看到这是1个工具型的产品,偏服务。所以我们选择开通微信服务号,并基于微信服务号进行wap端产品开发。

在这里,我们明确了转化流量的基本路径:把流量吸引到微信服务号→用基于微信服务号开发的wap端产品转化聚集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流量。

2,确定目标,分解目标

确定要做一件事情后,就去设置一个可被验证的目标。然后来进行【目标-分解目标-执行并验证目标】的思维&行动方式。

第一步: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是明确的目标,不是大概的。

目标包含几个元素:时间线、内容、(数字)结果。

我们是去年6月份开始做产品微信服务号的,目标定为9月份结束做到不低于7万,冲刺9万往上。

所以有1个明确的目标:

【4个月内(时间线),通过各种拉新手段为产品服务号增长粉丝(内容),不低于7万,冲刺9万往上(结果)】

第二步:分解目标

问自己一个问题,【4个月内(时间线),通过各种拉新手段为产品服务号增长粉丝(内容),不低于7万,冲刺9万往上(结果)】这个目标,需要你做那些事情呢?

我们对目标进行分解:从0到1的阶段与从1到10的阶段

从0到1的阶段

我们把1到10000定义为从0到1的阶段,主要是从2个方向:站内和站外,向微信公众号引流。

站内:从订阅号导入。

站外:微信群,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q群

每个渠道,每天应该承担多少量,都做了具体的任务分配。(背着很重的KPI的滋味,那叫1个酸爽!)

设定好目标,不断地分解,你可以明确的知道,你这一周,甚至是你明天需要干什么!

每完成了一个具体的目标,都离你最后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第三步:执行并验证

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目标需要非常明确,明确意味着可以被验证。

当时我们每天在下班时间,运营的几个小伙伴都会开会总结今天工作的情况,讨论有那些没做好可以被优化,有哪些做的没有效果,是否需要调整等?

然后第二天再做的时候,就会根据昨天下班的开会总结做调整优化。

通过1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到了10000左右的流量,完成了从0到1的阶段,进入从从1到10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就思考,如何借助这些粉丝帮我们一块儿做。

当时根据我们产品后台监测的数据显示,在提供的兼职品类中,有这样一类兼职,学生们更愿意做:校内,日结的兼职。

随后我们就设计出线上兼职的活动:让用户基于自己的关系链帮我们做推广,这样他们既可以不用出学校,薪资也可以日结。

在产品和技术的帮助下,一套线上兼职推广我们产品的系统很快上线了。(是的,这其实就是现在很多产品中都有的用户推荐功能的移植)

3,用户调查

用户调查,没有什么捷径,就需要我们实打实的去做,线上聊,电话访问,调查问卷,线下面访等。

但是无论是哪种和用户沟通的方法,一定是带着目的的沟通,而不是和用户拉家常。

我们当时做用户调查的目的,是想要了解,用户是通过那些渠道接触到我们的。

这有2个用途,1是用来验证我们推测的渠道是否正确,2是根据目标群体的反馈来筛选合适的渠道以供做推广用。

如果我们明确了我们的目标用户,那么我们还要弄清除这些人混哪些渠道,是混豆瓣,混知乎,混微博,还是混贴吧,或者其他的渠道。

这个很重要,只有找到产品目标受众经常混的渠道,产品的推广才更有可能触达到他们,让他们看到。

比如,你做了1款针对55—60岁广场舞大妈的产品,那么你选择产品的推广渠道是放在微博微信好?还是把渠道选择在各个小区的跳舞广场上好呢?

你在微博上把营销活动宣传的再风生水起,结果这群大妈们根本就不用微博,根本就看不见,不知道你这个营销活动,又怎会把她们吸引来呢?!

我们当时有2个伙伴直接跑到学校里,跟学生们聊,然后我们得到的了结果,他们获取信息用的最多的是微信群,朋友圈,QQ空间,微信公众号,qq群。本来之前还想着要在微博,知乎上做一些营销内容,结果他们根本不上知乎,不用微博。

所以接下来选择那些渠道做运营推广就很明显,发力微信群,朋友圈,qq群以及校园微信公众号。

当时做的最疯狂的事情,是,当时我们运营的几个伙伴,去淘宝买了几个微信小号,然后把微信图像换成妹子的图像,在1短时间内去疯狂的加各种微信兼职群。

拼命把兼职群里的人加微信好友(个人微信好友可达到5000),目的是把朋友圈当传播渠道用,以至于当时我们的微信小号被腾讯都封了几次。

4,内容制作

内容制作,是建立在,了解自己的产品:产品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和了解目标群体:用户需要什么的基础上的。

所以很多看似是营销内容制作不好的问题,事实上是出在对用户和产品了解不透彻的问题上。

而且99%的人制作营销内容,经常会犯以下4个错误:

@每天自个儿在哪儿死憋所谓的“大创意”

每天都在哪儿梦想以小博大,一鸣惊人。每天都在追求热点,段子,搞笑内容,把所谓的10万+的阅读量或者转发量,当作资本来炫耀。

说道这里,就忍不住要提下,在拉钩上看到几乎所有新媒体运营职位的JD,都要求应聘人员要会写段子,会追热点,要对文章阅读量和转发亮负责,我看完了真是蛋疼的不行不行的,想掏刀子杀人的心都有!

难道我们设置营销的目标就只是内容转发量和阅读量么?我们有没有认真问问自己:这些数字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再看看这个叫大鱼自助游招聘新媒体运营的岗位描述

看到吗,做营销,做运营,核心的目标要的是业务的实际转化,而不是什么用来自慰的阅读量,转发量。

好吧,10万+的阅读量,就算我们安慰自己说这相当于在做品牌传播,那么请问,传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带来业务增长吗?

10万+的阅读量,只带来10个付费用户和1000+的阅读量却带来100个付费用户,你会选哪个?

所以营销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带来业务增长,而不是为了为了增加阅读量和转发量,然后再拿这些数字用以自慰。

@把营销工作和文案策划划等号

每天都去各种地方分析别人产品的文案或者脑暴出来自己觉得很棒的文案。

在没有数据支撑的前提下,一顿评头论足。这完全是没有掌握方法的小朋友做的事情。

谁说的营销工作就是写文案,研究文案的。而且我们更要明白的是,最终能让我们看到的文案:

首先是1%活下来的公司,99%的公司都倒闭了;

然后才是经过N次测试以后才成功的文案。

我们最终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里的一角。

@把“我觉得”作为营销内容制作的前提

永远“我觉得”用户需要这次活动,“我觉得”用户需要这个功能,“我觉得”用户喜欢这个内容。。。。。。所有做事的依据都是“我觉得”。

如果一线营销内容制作者或者产品经理一直是把“我觉的”作为做事或做产品的前提时,不仅是相关工作人员或者相关部门,更是整个公司的做事方法都有问题。

这是1个特别大的灾难。

@盲目追求速成,追求没有意义的数量

有些人做内容恨不得一天把微博更新几百条不同的内容,把微信文章一次推送数量做到顶值。

看不到效果,就1个劲儿的增加更多的内容。但是内容的多少和效果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么。

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还没弄明白的营销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而且话说回来,好的营销效果是好的内容+好的推广渠道共同发力完成的,是经过多轮测试筛选出来的。

5,营销渠道

做营销核心目的是为了获得有效流量,而获得有效流量是有2个原因造成的

1,切中目标用户的营销内容

2,好的营销渠即经过数据测试的流量挖掘渠道。

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错误的看待了营销渠道:

@把了解营销渠道的多少等同于营销能力

一味去拓展营销渠道的数量,是很多人会犯下的错误。

这个渠道也做,那个渠道也做,不仅分散了精力,最可怕的是,这会持续不断的消耗我们的精力,增加运维成本。

结果做了半年,发现微博效果平平,这时候扔了也不是,不扔也没有更好的做下去的办法。到了这个时候,简直能把人恶心死!

这就要求我们,在一个具体的渠道上要做精深。

@随大流,跟风

微博热,就去开官V,微信热,就去开公众号,社群热,就去做社群。

问题是:这个渠道很热门,有很多人在做,就意味着跟我们有关系吗?答案是:不一定有关系!

不否认,一个热门的渠道汇聚了大量关注度,也汇集了各类用户,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业务去思考:

这个营销渠道是否能帮助业务开展,在业务开展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并没有哪一种渠道一定会对我们业务有帮助,我们要做的是认真做数据测试,来验证这个渠道到底有没有给业务带来转化。

@选择不能评估营销效果的推广渠道做宣传

在业务发展初期,做不能评估营销效果的广告宣传。

看到地铁站每天有数百万次的客流量,在这个渠道做广告宣传就好吗?

我们没法去监测这个效果,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我们的广告,不知道这个广告带来多少转化。

哪里证明,这个渠道的效果好呢?不要又说,“我觉得”!

所以在业务初期,一定要选择可以监测营销效果,可以知道数据结果的渠道做推广。这样才能根据数据的反馈,来调整优化产品或业务。当业务逐渐发展起来后,再去做品牌宣传的广告。

比如上文提到的我们在推广,进行渠道选择时,先通过用户调查选择了微信群,朋友圈,qq群以及校园微信公众号作为我们的推广渠道。

而且在一些合作的微信公众号上回收我们做活动的数据,根据数据来筛选,效果好的接着合作,不好的就剔除。

6,数据反馈

这个数据不是什么所谓的行业大数据,而是具体业务相关的数据。

数据意味着科学的反馈,有反馈才能有调整。这是做优化的基础。

所以当我们制作出营销内容,选择好营销渠道后,接下来的就是测试验证,把经过测试验证的好的内容,再去投更多钱做覆盖范围更广的推广。我们能看到的成功的营销活动,都是经过N次测试验证后的,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

做测试,既然有成功的,就会有失败的,而且十有八九会失败。

就像每天我们都能看到XXX公司融资千万,但我们没看到是死掉的公司更多。

所以不能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

但不能因为这,测试工作就不做了,这叫因噎废食。因为这些工作就是成功的营销活动,花在背后的功夫,无法省略。

我们在去年5月份做的一次拉为产品订阅号的新活动,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做的,最终带来的结果是:花了10000的费用,带来了9000左右的粉丝,一周后留存超过7500。

去年5月份的时候,因为“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热点,我们想做1个借助这个热点的营销活动,因为我们是属于兼职平台,于是我们就策划了1个“兼职换旅行”的活动。

这里要遵循1个原则:做营销,要结合产品,而不能脱离产品。

于是,首先在我们的用户群里,做了一下问卷调查,回收后的数据是,大部分人都愿意参与这个活动。

然后我们把这个活动策划好后,又在小范围内做了1次测试,发现数据结果很不错。

经过前2次的调查和测试验证后,我们立马决定花钱大范围推广这次活动。后来的数据结果,也证明了这次活动做的值得。

还有我们当时就设计出线上兼职的活动时,就是根据我们产品后台监测的数据反馈做的产品调整。

我们在后台数据监测中看到,在提供的兼职品类中,有这样一类兼职,学生们更愿意做:校内,日结兼职。

所以我们就根据这个点,结合产品本身特点设计了让用户基于自己的关系链帮我们做推广的线上兼职活动。

7,调整优化

这个就不细说了,因为前面多次提到测试——数据反馈。调整优化的依据,就是数据反馈。

所以再强调下: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调整优化不是依靠“我觉得”,而是建立在数据反馈的基础上。

3,总结:拥有清晰的做事思维比只掌握某个具体的技能更重要。

时常会看到,总有人提出“求大神指点,微博微信怎么才能快速涨粉”“我是做XXX的,微信营销该怎么做?”等等这样的问题。

先抛开这是不是1个好问题不论,我们却能从这样问题的背后看出,它反映的是,许多人做营销(运营),从思维到行动,完全没有方法,却急功近利

我们看到,营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1,确定目标

2,用户调查

3,内容制作

4,营销渠道

5,数据测试

6,调整优化

每个环节都对应一些具体的工作,而做这些工作,最终都是为了解决:

@找到用户在哪?

@建立稳定的增长引擎,拉来流量,把盘子越做越大。

@让用户持续使用你的产品

只有当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在哪个环节上,才能评估所做的工作所产生的效果,做的工作也才更有效率。

这就告诉我们:拥有相关领域的清晰的做事思维比只掌握某个具体的技能更为重要。

因为正确的做事思维,背后反映的其实是1个人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与思考能力相匹配的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做事方法。

大部分HR在招聘时,过于看重应聘者某个具体技能怎么样,却忽略了应聘者是否具备清晰的做事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是具体的技能,是可以很快上手学会的。而1个人思维的养成,却并非短期就能达到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总结自己学习,思考以及工作经验,把它们抽象成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框架。

而当我们主动总结自己学习,思考以及工作经验,把它们抽象成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框架时,也即意味这我们开始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才是工作带来的看不见却最值钱的价值。

分享: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4个月如何将微信粉丝从0做到7万|产品运营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