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腾讯公布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未经审核的第四季度综合业绩及经审核的全年综合业绩。财报显示,2016年全年,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1519.38亿元(219.03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48%。
整体增长还是比较明显,得益于庞大的用户流量,还有一些比较正确的战略决策。正常的增值服务(社交、游戏等)、网络广告等增长符合预期,其他业务(包含微信支付等)的收入增长达289%。其它的部分我不想阐述,只说说关于支付部分。当然,会包含一些支付相关的场景。
从文章中(见附录链接)摘录支付相关信息如下:
腾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微博)表示:“2016年,腾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丰富了生态系统以及提高了竞争力。QQ和微信通过让用户沟通和社交、便捷地享受内容和服务,巩固了其在中国用户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平台地位。我们发布了数个成功的自研和授权的游戏,并增强了我们作为全球游戏公司领导者的角色。我们提升了媒体平台的普及程度,而数字内容的付费用户数也迅速增加。我们也大大提高了移动支付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和日均交易笔数,在商业支付交易上取得了快速增长。展望未来,我们会通过进一步落实‘连接’策略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为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创造业务机会。我们也将继续大力投资领先的技术,如安全、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以迎接下一轮的增长。”
微信着重于为用户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捷。年内,微信丰富了其围绕公众账号的内容生态,提高了微信支付在商户与用户间的使用率。微信于2017年1月推出小程序,相信未来将有助于腾讯在低频次使用场景中提供更广泛深入的服务,连接更多的线下服务与线上用户,以及让用户有更多的途径触达及体验类同手机应用所提供的功能以提高手机应用的下载转化率。
支付相关服务:于2016年12月,腾讯移动支付的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腾讯的支付相关服务为广泛的线下消费场景(如出租车预订、便利店、餐厅及超市)提供快捷无缝的体验。腾讯通过与代理商合作及简化商户接入流程来提高商户渗透率。腾讯的商业支付交易量增长迅速,从大型线上商户快速扩展到各类线下商户。腾讯稳固的支付基础架构在支付安全、服务可靠性及交易速度方面不断提升,使得腾讯在春节期间稳定地处理了每秒76万个的红包峰值。
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达8.89亿,同比增长28%。于农历新年除夕的24小时期间,微信红包收发数量达140亿,较去年同期增长76%。
2017年,腾讯计划围绕着核心社交和通讯平台拓展腾讯的生态系统以深化腾讯的“连接”策略。
通过覆盖更多的线上和线下消费场景,提高腾讯支付相关服务的使用频率;
文字里面关于支付主要有几个关键信息:
- 支付的市场占有率和交易笔数快速增长
- 月活和红包量大
- 继续扩展广泛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提高支付频率
- 小程序是打通低频场景的关键
于是,故事从去年年会上,老马说微信支付已经赶超支付宝,就已经明确了,就是这样的套路:”庞大的日活和流量“+“高频的场景,不错的体验”=“极速增长”。每次的套路都是这样,屡试不爽。
第123点其实都是确定的,这里我想说下第4点:小程序。小程序其实和支付没太大关系,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毕竟是场景的入口。小程序的目的,是打通线上线下场景。举个例子,在共享单车上贴了一个二维码,一般的扫码,会提示你去下载应用APP,然后充值,开锁然后使用。有了小程序之后,扫码,使用,体验无碍,而且和场景的绑定关系非常明显。第一次一旦被教导出来之后,后面就很顺利了。
上面说的已经很明确了,腾讯下面的支付会继续扩展,依托巨大的流量,简单的接入,公众号服务号等服务,将会继续占领支付市场。这样下来,另一个巨头,支付宝该如何应对呢?
“小程序”大概是支付宝的另一个机会。
这里说的小程序,有点类似微信的小程序,但是对于支付宝来说,支付属性会更加纯粹。比如,微信的小程序,可以是服务、场景、咨询、工具等等,也做了限制。但是支付宝的小程序,将主要进行场景引流。而这里的场景,是合作商、商户自行接入和自定义的。微信的平台很开放,各种对外部合作商开放。但是支付宝,相对封闭一些。之前说过,不同的场景是不同的线,所有线共同的交点,就是支付。因此,在抢占场景上,如何获得先机,非常关键。
举几个例子:
- 平时打车,基本不用APP,在微信上直接叫车,支付直接绑定了微信支付免密支付。这一个场景,没有支付宝啥事;
- 用摩拜单车,微信上的小程序扫一扫,解锁完成。这一个场景,没有支付宝啥事;
- 去外卖吃饭,使用点评上看优惠,付款的时候,可以选支付宝和微信。这一个场景,平手。
- 。。。。
因此,好多场景,你会发现,微信的优势实在太大。
我们看看,你为什么使用微信。目前,微信的每天用户停留约60分钟,支付宝约5分钟。用户停留时间越长,产生的潜在消费行为就越大,可以花费充值、文章打赏、抢红包之类的,这都是场景。还有一点,那就是社交的力量,有时候,除了你自己主动关心其它动态之外,还有其他人的召唤。想想每天,你有事没事就上微信,就为了第一时间在朋友圈点赞,第一时间刷咪蒙的文章,第一时间看公众号的资讯,社交的网络像一个漩涡一样,吸引着你,你主动或者被动地靠近。
如何跳出这个漩涡?让我们回到场景的最开始,我认为是一个二维码。比如,一个摩拜单车的二维码,一个店铺里面的二维码,这标识这场景服务开始的入口。摩拜单车的二维码,扫描意味着你可以解锁,骑车,付款。店铺的二维码,扫描意味着你可以点餐、买单、领取优惠等。如何识别这个二维码?你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扫码。只有在这里,我认为双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看谁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抢占先机。
因此,我觉得支付宝的本质还是应该回归金融,回归场景和服务,而不是东施效颦,学习做社交。回归场景的本质,就是抢占二维码的扫码入口,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联系二维码和服务的入口,就是小程序。
支付宝一直以来,都想什么都自己干,自己接12306,自己接地方公交,自己接关税,自己接快递公司。。。。因此,你发现支付宝上面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是平时常用的永远是那么几个。因此,需要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工具,开放给第三方,开放给个人,开放给店铺,开放给各个机构。通过提供更加开放的工具,让更多的第三方来进行整合和推广。这一点,微信的策略就非常棒,因此常常形成以逸待劳之势,而非疲于奔命。
有一天,你看到一个二维码,你打开支付宝扫码,然后就可以获得对应的服务,服务完成后,再进行支付。而不是现在,你扫码后,永远只提示你输入支付密码支付,支付完成就完成了。针对社交方面的劣势,可以丢弃,但是二维码场景的入口,则是最关键的一个堡垒,丢掉了将会是致命的。
具体的例子,就是你可以用支付宝扫描一个共享单车的二维码,然后弹出服务,充值,付款,解锁,开始骑行。在这个服务里面,共享单车还可以向你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优惠,积分等。扫描一个餐厅的二维码,可以点餐,可以看到餐厅的推荐菜系,可以点评,可以成为会员,可以享受优惠。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工具完成,服务由第三方提供。
在一个场景的起点上,提供一个入口,然后通过小程序,链接这个入口和服务,最后完成服务,然后退出服务。当下一次,用户重复这个行为。我可以不关注这个小程序,我只是在合适的地点,能够找到合适的小程序,提供合适的服务即可。平时,我大可花更多的时间去逛微信的朋友圈,去抢红包。毕竟,服务的费用,并不一定完全和时间花费成正比的。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合适的服务,机会自然而来。
如果说“小程序”是抄袭张小龙的话,那么微信支付是不是也是抄支付宝呢?所以啊,只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即可。决策,有时候总是相似的,只要适合自己即可。
小程序或许是支付宝的一个机会,你可能还会问那其它个机会呢?我觉得是金融。
比较而言,支付宝在金融上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不绝对,因为金融这种东西,就是拼资产。谁的资产后,收益好,谁就是大爷。在这一点,不能说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如何整合自己的金融能力,对外输出,而不是只停留在纸上。
金融这一方面,有时间再说。
附录:
腾讯2016年总收入1519.38亿元 同比增长48%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小程序大概是支付宝的另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