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叫“无利不起早”,你要想激发别人使用你的产品,并且免费替你做口碑传播,一定要让别人有利可图。人都有贪便宜的天性,一个产品要做好激发营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用户得到实惠,用户自然会把这些实惠告诉身边的人。
在传统营销中,实用性法则也是非常常用的营销手段,最为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降价和打折。消费者对价格是最敏感的,在节日或者店庆通过降价和打折肯定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降价的促销方式,临近“双十一”,在中国的电商网站又将在这一天进行“打折促销”,激发网友这几天在电商网站上的购物热情。
2、试用装和赠品。在超市里,经常会有促销员让你品尝各种新商品,通过你的个人尝试,然后激发你购买。因为在人的骨子里都还是固步自封的,而通过免费的试用装或者赠品,则可以让用户向新产品迈出一步。
3、优惠券。这个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最为常用,通过使用优惠券,某些商品可以打折,消费者在得到实惠的时候,也促进了消费。现在,在美团和大众点评网站上有大量的电子优惠券和团购券,这些优惠券都大大刺激了用户的消费热情。
4、免费经济。在周鸿祎在做360杀毒软件之前,所有的杀毒软件都是收费的,而在他做360杀毒软件以后,则是通过免费颠覆了整个杀毒软件行业。通过免费获得海量用户以后,建立了360广告和流量分发的商业模式。
5、团购和秒杀。在团购网站出现之前,团购和秒杀就存在了。团购和秒杀在家居建材行业很常见,通过网络论坛和QQ群等方式汇聚了潜在客户以后,召集一些供应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进行团购和秒杀。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依靠“实用性”法则的营销方式更加便利、效率会更高。这种“实用性”的法则,在一个移动互联网企业身上最为明显,那就是滴滴打车。嘀嘀打车用户的积累、爆发以及商业拓展,几乎是依靠“实用性”法则来完成的。
滴滴打车在创始之处,为了跟快的“血拼”,开始疯狂补贴用户和出租车司机,利用实用性法则疯狂砸钱。但砸钱这事儿,再有钱的主儿也有“弹尽粮绝”的那一天。2014年1月,滴滴和快的打车相继开始大规模补贴打车用户,在2月形成你追我赶的补贴高潮,随后不约而同地回落。直至5月16日,滴滴和快的同时宣布,5月17日开始暂停乘客端的现金奖励。
滴滴在停止现金补贴以后,凭借腾讯和滴滴的战略合作关系,滴滴做出了新一轮的营销方案——打车抢红包。在2014年5.23-5.31活动期间,乘客使用微信支付成功支付打车费后返回滴滴即有机会领到红包,将该红包分享至朋友圈或微信群,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抢打车红包。
这是滴滴在借鉴腾讯在今年春节期间推出的“新年抢红包”的精髓,通过随机发放的红包,通过朋友圈和微信的分享,刷滴滴打车的存在感,同时微信红包可以在微信支付的时候可以抵扣打车费。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红包的分发,这又相当于用户又替滴滴做了一次口碑推广,通过刺激分享,激发更多的用户加入。
自从2014年春节,腾讯为了推微信支付推出微信红包,微信红包就一炮打响。在微信红包火了以后,就开始有很多企业,尝试用微信红包做营销。尝试把红包理念做成病毒性的企业很多,基本有两种操作思路:一是沿袭传统模式,滴滴就是在这种思路上加入特有的元素,用户体验很简洁;二是对红包进行品牌包装,比如京东的策略,先得到一张刮刮卡,可以刮出一些红包,随后将红包给其他朋友,但客户在分享完之后最多仅能领取三个红包。这样虽然品牌标志明显、成本控制最佳,但是整体的操作步骤太多,忽略了用户体验。
基于以上考虑,滴滴打车的方式则简单很多,进入抢红包画面,连领取键都无需点击,进入页面的瞬间就是抢红包的行为。抢到之后更简单,直接可以用到打车中、并且不能叠加。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却需要考虑用户的精准性,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发钱,而是要做好背后的细节,特别是红包分发需要发到微信群或者朋友圈,激发病毒式传播。
总之,企业利用微信发红包,要想在短期内做爆发式的营销,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要做好用户体验,核心还是要激发分享。
滴滴红包自从推出以后,激发网友在微信上的疯狂分享,其转发数量已经成为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正在不断更新!更有意思的是,滴滴不仅自己发红包,还跨界邀请其他企业来参与发红包。这样的话,滴滴打车利用自己的用户基数和微信的鼎力支持,滴滴红包本来只是一个营销的工具,现在则变成一个流量分发和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平台,其他企业利用滴滴红包去做宣传,滴滴打车给自己的用户发红包,最终让用户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让用户数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激发》书摘滴滴如何利用微信微信抢红包获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