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大屏互动软件全新升级为 6.0 啦,启用了新的网址,还是永久免费,但有更多惊喜。点击立即体验

流量池的阅读笔记_自序

新闻 乐宝 202浏览 0评论

本系列文章为本人结合自己的观点的增长黑客读书笔记。

前提:2015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红利开始消失。

1.头部的移动互联网巨头已经形成,垄断流量的入口。必须要在他们的生态下获得流量。用户更愿意花费时间在这些巨头的产品上,新生的移动流量会被大环境下的垄断巨头控制和吞噬。流量红利时代:流量消费客户,不在乎口碑。能获得最大收益即可,目前来说。当下争夺流量为争夺用户的有限时间。

微信,今日头条,知乎,微博,手游刺激战场,王者荣耀等等,已经抢夺了大部分用户的时间。留给其他产品的机会不多了,可能只能在垂直人群(二次元,游戏玩家)或者应用场景(吃喝玩乐出行,外卖)寻找机会。

记得看过一个幕布这款APP的推广案例,结合在这里一起说一下。我在哪里看的我也忘了,所以说不了很具体,见谅。

这是一款主打思维导图和笔记大纲清单的软件。

”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45a680fbe2b767382c89e470dce2312_r.jpg” data-actualsrc=”https://www.hixianc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8/20180720/T207037.jpg”>
有点像XMind

记得当时在推广的时候,幕布的运营团队有人去DOTA的游戏论坛发帖。就是通过幕布这个软件很好的去总结英雄的出装,打法,游戏更新的内容等等,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幕布产生分享到论坛里。甚至有一篇文章被论坛管理员加精。当天导入幕布用户4000+

dota作为一款80后的游戏,玩dota的应该群体都是工作党和部分90后大学生。所以这部分群体对于使用效率应用应该是有很多的应用场景的。通过不停的系统的打法出装的总结,也让这些人明白了幕布这款软件的优点

这是一个很好的垂直群体的增长案例。

2.流量源巨头垄断,流量费用高,获客成本持续走高。

百度竞价,淘宝竞价,乱七八糟一堆搜索引擎的竞价。今日头条等等自媒体流量入口的屏蔽,不允许放二维码,不允许做推广。微信针对淘宝,今日头条的封锁等等。

创业公司和互联网营销的第一痛点。

线上流量开始减少,价格上升。自媒体等网络渠道效果不明显,大多数自媒体都是假热度,背后小号,刷转发,刷阅读(一些明星也是,我看着都尴尬,刷到榜单,比如提出邓超,谢娜),目前刷量已经成为了一条产业链。自媒体公司接广告盈利,分出一部分给刷量团队。刷量团队表面造成某一个现象10万加等等。

很多企业开始转型到线下挖掘流量。线下门店(新零售),传统的广告(分众电梯,广播,院线贴片),举办线下活动,网易云音乐的地铁现象级活动等等。人肉地推(携程和阿里巴巴起家动作),都成为挖掘流量的手段。

营销战场,因为线上成本高,效果差,转移至传统媒体整合。

宝洁,可口可乐减少线上投放,回归电视广告。趋势所归。

流量不分线上线下,甚至垂直城市流量获得成本可以更低,而且更为广泛和容易。我们现在更要重视的是口碑分享,而不是消费流量。

实例:

曾经在兰州借助兰州晨曦音乐节办了一次活动。

我们需要给一个本地的青年文化自媒体吸引粉丝,主要是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因为微信具有社交的属性,更好的产生裂变。成本也低。

偶然间注意到一个点,孤独的城市年轻人占据总体年轻人的80%,这个数据我胡说的,但是就是单身狗很多,所以我们办了一个帮大家免费获得一个完美陌生人的活动,随机匹配,无论男女。

我们是准备做线上裂变。首先我们申请了很多个微信小号,伪装成帅哥美女,通过探探,积木等等去加异性。都是本地年轻人,而且很好加,几天时间一共加了500左右人数。

所以我们获得了我们冷启动的资本,500左右个单身的本地年轻人。

紧接着就是兰州晨曦音乐节的举办,由于是兰州第一次办音乐节,所以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去了很多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线下流量入口,而且非常精准,获得这个流量的成本是多少?500元钱,是的500元钱你就可以租一个摊位,摊位就在音乐节场地里面,基本上大多数流量你都可以获取到。因为每个人都会去逛一逛,你要做的就是吸引别人扫码!

摊位我们设置的吸引接触点是用透明的板子画了好几幅画,把它们吊起来,不做任何商推。然后就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设计过的海报。中间有我们公众号的二维码。据我观察,70% 的来看画的年轻人都扫了二维码。

对于裂变流程的实现。

我非常喜欢提接触点这个东西,接触点我觉得是做任何活动或者什么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无数个好的印象加起来可能就能给你打100分,从而提升大家对你的一个整体印象,让你更好转化。总结就是不要吃相太难看,先做事再转化。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为美好的东西买单

我们是通过扫码之后,引导的关注语。直接点击进入我们写的一篇文采排版都十分精美的文艺文章(接触点),底下当然是我们的活动了。

活动参加方式就是现在大家喜欢玩的海报裂变,分享海报加一句话,可以获得我们的抽奖资格。

那500个人我们也是通过小号发朋友圈海报从而完成了裂变。

我就不写很仔细了,写出来篇幅太长。

3.企业和品牌对于营销人员越来越苛刻,低成本高增长成为每个CMO的问题。

2017年,百雀羚高达千万单文阅读量广告。引来很多质疑,只叫好不叫座。没有转化。

但是我觉得这个案例也不算失败。虽然只带来了2000的转化但是带来了很大的曝光量和品牌效应。而不是所有的广告投放了我就要保证马上要效益。比如苹果的广告。它的每一个广告都很昂贵,但是靠广告带来的转化有多少呢?苹果X的那个微电影我觉得和百雀羚这个广告一样,我就是要给你种印象,这种印象短期看不会收益,但是背后的价值应该要比一次大量的转化来的多。当然起前提是公司不缺钱,开始做口碑,我说的这些话可能违背了增长的理念

但是有时候做一篇理念化的东西也算是增长

移动互联网实现闭环购买核心点。从头到尾再到头完全数据全部掌控在自己手里。产生更大收益和价值。

4.技术与营销结合速度加快,流量成本的提升和老板需要的增长,企业内部数据和用户标签的(营销技术)挑战外部广告技术。(广告必须技术化,科学化,研究受众,分析受众,哪种最有效应,而不是单纯的自己觉得好,土并不是不好),甲方去乙方化,逐渐成为趋势。

2016年的全球398例广告和公关公司并购案子里面,78%是由IBM,Accenture和Salesforce(软件营销部队)技术化的营销团队,等公司完成的,以增长黑客方法为代表的“技术取代营销”口号甚嚣尘上。(人类的通病,我要取代你,我比你优秀,你过时了!)

就和当时喊着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口号一样。

流量池思维和流量思维是两个概念。流量思维指获取流量然后变现,但是目前没有大量流量可以获取。

流量池思维则是获取流量并且储存,运营和发掘等等手段,来获取更多流量。

三个思维层级:

1.如何获取流量。品牌,裂变,微信,事件营销,数字广告,直播,BD(商务拓展)这七种办法。

2.流量如何有效的转化。

3.流量的运营和再发掘。如何通过运营手段让流量转化更为持续,存量找增量。

序结束。

分享: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流量池的阅读笔记_自序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