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以其零资费、功能多、种类全、方便快捷等优势迅速的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它的病毒式的传播特性扩展着其用户群,实时交互信息的能力使得用户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微信用户群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的传播特性和模式
1传播特性一:病毒式的用户推广
微信利用病毒式推广方式,使得用户在网络上形成自发传播的推广方式,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传播,让传播数量呈几何倍的增长。
2传播特性一:交互跟随性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通讯软件,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不离身成了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随手拍美景、拍美食、拍新闻等成了全民记者的生动体现。移动网络的覆盖为微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与支持;微信的图片、语音、视频等上传功能为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功能支持,微信的好友交流、实时传递功能又为微信内容的即时传播提供了渠道保证。这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微信内容实现交互跟随性。
3传播模式:自媒体传播,平民化
自媒体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它由传统的点对面传播发展为点对点传播。只要你拥有信息,拥有内容,借助微信,你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平台,成为一个媒体。平民化是自媒体传播的的一个重要表现,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成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参与者、传播者。
4传播模式:群体传播,互动性高
群体传播的内容具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即传播的内容与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息息相关。用户使用微信可以将与群体内各成员的利益高度契合的内容发到微信上,群体成员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分享评论等方式参与到互动中。
5传播模式:大众传播,信息爆炸
微信公众号主要面向名人、政府、企业、媒体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用户对自己的粉丝进行分组管理,通过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和实时交流等渠道将品牌推广给微信用户,减少宣传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微信传播的正负效应
1正功能:传递信息
传递信息是大众传播的最主要的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过程只是单向的由传播媒介向受众传输的观念,信息传播过程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的过程。
2正功能:休闲娱乐
微信的推广与发展既为用户提供了消闲娱乐的技术支持,又为用户参与休闲娱乐提供了广阔空间。微信平台可以传输视频、上传图片、实施对讲等,这些都满足了自媒体时代用户传播信息的心理需求,同时也使得用户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用户之间可以通过摇一摇与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带有各种心愿的漂流瓶还可以将心语传递给远方的那个有缘人。这些都满足了用户的娱乐心理诉求,增强了社交的可能性与主动性,有效地拉近了用户之间的距离。
3负效应:伦理约束,易造成犯罪
随着微信的蓬勃发展,利用微信犯罪的案件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犯罪主体主要是年轻人,他们利用微信可以约陌生人的功能实现与受害者的联系,受害人主要集中在年轻女性身上,通过现实环境下的接触实现骗财骗色等犯罪行为,有的案件使受害者钱财受损,有的则给受害者带来了终身的遗憾。上述部分用户利用微信获取受害人信息,进而犯罪,人们一方面在指责他们的破坏行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说整体性的伦理约束力量跟不上技术对个人化的支持。
4负效应:传播倾向庸俗化
大众传播中为了提高用户的阅读、观看兴趣,众多的传播内容显得通俗化、游戏化,利用媒体对受众进行精神麻痹,影响人们的思考能力,这就使一些原本应该庄严、崇高的精神意义大大弱化。
微商的传播解读
基于微信生态集移动与社交为一体的新型电商模式,主要分为两个环节:B2C环节、C2C环节。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商称为B2C微商,基于朋友圈开店的称为C2C微商。
1作为意见领袖的传播者
微商通常在朋友圈中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所谓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以经营化妆品的微商为例,卖家在朋友圈不仅仅发布产品广告,还经常化身为护肤、或者美妆达人,发布相关的文字、图片内容,传递给受众正确的护肤理念或当下流行的美妆妆面等,而受众也会根据自身皮肤状况对号入座或有选择性的尝试美妆效果。
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容易给该朋友圈的群体造成该卖家是护肤美容方面专家的刻板印象,并积攒了较高的威望和信任。而当有些卖家以身示范,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产品试用体验时,基于对意见领袖的信任,使得买家也会对该产品产生一定的兴趣和信任感。
2潜移默化培养的朋友圈
微商通过经常发布个人日常生活或心情相关的图片、文字来进行朋友圈维护。在经历过被“面膜”广告疯狂刷屏之后,朋友圈一度对微商产生信任危机。为避免发布广告被朋友取消关注,微商首先要博取朋友圈用户的信任,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通过照片或文字的形式发送到朋友圈,来获取他人的共鸣。
泰勒和埃尔特曼在“社会穿透理论”中认为,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你透露的越多,信任也就会越多,关系也因此会更亲密。
传播学家格伯纳认为,“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真正出现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微商正是通过这种连续不断的传播产品正面的、积极的广告,在潜移默化中给受众心里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产品形象,并逐渐培养受众对该产品的认同,以致最终达成其购买的目的。
3作为“市场”的受众——“使用与满足”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看做是具有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朋友圈中的买家可以看做是具有特定“需求”的受众,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地追寻更为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在闲暇之余通过浏览朋友圈即可通过微商发布的商品图片选择心仪的物品,尤其是微信红包以及与支付宝、银行卡相链接的转账支付功能的运行,更为微商营销提供了便利。
另一方面,虽然淘宝作为最大的电商,但是其中真真假假的商品,使很多买主不得不对淘宝心存余悸,基于对朋友的信任,很多买主更愿意选择通过朋友圈购买商品。例如最近几年兴起的“海淘”,早期买家大多是通过亚马逊网站购买商品,但随着近几年对亚马逊卖家“造假”新闻的报道,很多买家对这条“海淘”之路开始彷徨。而朋友圈中的海外代购多是居住在国外的华人,通过一手货源采购,利用微信小视频或图片上传的方式,实时更新购物商品,正是这种实时性,另外加上对卖家的信任,使得“海淘”粉开始转移到朋友圈。
分享: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热点+传播学理论论微信朋友圈及微商营销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