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是在发现用户痛点后,通过分析,发现用户实质性需求。然后方便在实际产品中,通过合适的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首先,我们来看如下的面试场景。
面试官:请设计一款以研究生为主题的APP。
面试者:我本身就是研究生,我身边很多同学在最近跟我提到,武大樱花盛开,周边有很多其他的野花不知名。所以想设计一款花草识别的软件,来满足这些需求。
面试官:请问这些功能市场上有相同的竞品吗?这款软件真的满足以研究生为主体的需求吗?
面试者:。。。。。。
”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6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1e0747166bc9790bed30574653779f7_r.jpg” data-actualsrc=”https://www.hixianc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8/20180720/T204468.jpg”>
作为产品从业者,面对一个问题首先要考虑需求。但是如果没有系统的方法论,会显的毫无头绪。在这里,提供一种基于用户主体思考的需求分析方式来分析上述面试题。
角色:研究生
年龄:22到30岁之间
活动场景:校园,暂时没有社会压力,比大学生成熟。
经济情况:一般。
收入来源:导师项目收入、国家补助、兼职。
未来:升学,找工作。
再联想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生存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从(1)和(3)分析,比较容易入手。
第一,生存需求。由于是研究生,在经济上基本能够自给,但是相对拮据。短期考虑,可以从优惠打折软件入手减弱其经济压力。长期考虑,从离开校园,经济自己自足方面考虑,相应的需求分析有就业、升学、出国等方向。
第二,情感上的需求。这个可以从社交软件入手。由于研究生,大多有收入来源、学历优势,已经在大学呆了4年以上,对大学的人际关系不再好奇,主动去结识陌生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每个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
(ps:如果是大学生、经济不自给,刚入大学比较迷茫,可以从生存需求入手)
竞品分析
(1)直接竞争:产品定位相同,面向研究生群体,暂时没有。
(2)间接竞争:目标人群可能相似,微信摇一摇、陌陌、探探等软件。
(3)潜在竞争:行业业务相近,TIM、支付宝等软件。
在目标确定好,是做基于社交的情感需求产品后。这里要补充一个隐性的前提,就是使用者在已有的亲朋好友的情况下,仍渴望接触新的社交关系。
”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4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22b9c9a69c71f3e7d8d55756943e78d_r.jpg” data-actualsrc=”https://www.hixianc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8/20180720/T204473.jpg”>
解决方案:通过一种概率事件,来增加社交的神秘感,安全感和认可感。
接下来是产品流程设计。
(1)兴趣爱好:双方对对方提问,当双方都认可对方的回答后,获得社交方式。(特点:兴趣认同)
(2)想去的地点:双方根据自己想去的地点,距离,匹配想认识的朋友。(特点:校友关系)
(3)特定事件:通过匹配特定事件,吃饭、演唱会、漫展等室内活动。(特点:立即想参加的活动)
分享: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需求分析–从一道面试题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