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小猴子们读诗的时候刚好读到贺知章的: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突然想到之前看到的一个手工,立马就跟孩子们做起来了,最后的效果图是这样的:
(请忽略丑丑的字)
手残星人做手工确实颜值不咋地,但是我们追求的是过程(拿这个来当借口确实不错,哈哈),做起来其实比较简单,不过我们足足玩了两个小时,大家都乐不可支,分享下我们的玩法吧:
01
诗词朗读
因为我自己很喜欢古诗词,所以从他俩很小时候就开始念诗听,不过一直都没啥计划性,今年才开始每天朗读一首诗词,书本选择方面刚刚涉及,最近一直读的是读库的《日诵》,每篇文后有二维码,扫扫就能听专业主播的音频朗诵,没有书的话直接加公众号:读小库,每天都有推送一篇诗词朗诵的音频与释义。我们一般是先听一听专业的朗诵,感受下语音韵律之美,然后就听我来诵读几遍,我会配合肢体语言来读,诗词是精炼的语言,现阶段要他们了解其含义显然是不可能的,主要是进行听觉上的刺激,丰富的肢体语言能够加深这种刺激,比如,《咏柳》里面,我会配合语句用手做一些“向上伸直的树木”,“摆动的柳条”,“拂动的春风”,“剪东西的剪刀”的动作,帮助孩子们强化语义上的理解,这也是对语言能力之一——理解能力的一种训练。《日诵》这套书配的是蔡志忠先生的漫画,轻松谐趣的风格很得我心,但是孩子们显然还是更喜欢五颜六色的绘本,所以,基本都是听我诵读,看我表演,不会盯着书本看,不过,以后等他们喜欢这种线条画的图画时候,倒是很好的范本呢。说回诗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除了字面含义,我很少去解析诗词,一是他们现在无法理解以文表心的这种语言表达,二是我认为诗词最美的地方在于“悟”,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局限给他们,就让他们以后自己去发掘诗词的意境之美吧。
02
手工制作
做柳叶的手工其实很简单,
材料有:
剪刀、绿色水笔、胶棒、绿色彩纸、纸质餐盘(或其他硬纸板)。
步骤:
1:用笔在餐盘上画上几条曲线做柳枝;
2:把彩纸多次对折,剪出柳叶的形状,对折的目的是可以一次性剪出很多片叶子;
3:拿胶棒沿着柳枝刷上胶;
4:撒上柳叶,摆好,按紧即可。
是不是很简单?超级容易上手,像我这样做得这么难看的也是少见,手巧的妈妈们肯定能做得更加花样百出的。
一五一十今天刚好十七个月,虽然手工对大人来讲不难,然而要他们操作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个为他们设计的低龄手工游戏自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参与了,所以,我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兴趣为他们设计了一些小游戏穿插其中:
03
认知游戏
一掏出材料包给他们玩,小家伙们就很新奇,不停的摸摸抓抓,拿起来就跑,我任由他们打打闹闹,只盯着他们手里拿的,告诉他们那是什么东西,进行关键词描述,比如十一手里拿的是剪刀,我就会指着剪刀跟他说:“剪刀,十一拿的是剪刀,蓝色的剪刀,蓝色的儿童剪刀,剪刀是用来剪东西的。”五一拿起笔,我就会这么跟他说:“笔,绿色的笔,五一拿的是绿色的笔,笔是用来画画的”。你看,我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重复关键词,并且慢慢向上叠加关键词的延伸意义,这样,他们在我这样的描述中就能把手中的事物跟这个词语联系起来,慢慢的就能对事物形成认知,并且逐步了解它的特性,比如颜色、形状、触感、功能等等,这样的游戏不仅仅有助于认知事物而且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04
叠纸游戏
小孩子都爱好撕纸,他们也不例外,纸张摩擦发出的声音很让他们兴奋,但是满地的狼藉总是让我很头痛,撕掉的纸也总是让我很肉痛,尤其撕的是价值不菲的绘本,如果他们还想把碎纸放进嘴里的时候我就要出动九阴白骨爪狂抓不止了,所以,虽然说撕纸是有助于孩子们手指精细能力的培养,但我还是倾向于用其他更环保的方式替代这一活动,比如说叠纸。我不会把纸直接给他们,而是先拿起一张纸,然后当面表演把纸缩小的“魔术”,是的,纸张对折就变小了,这在小宝宝眼里还不算魔术么?边折边会影后上身慢动作放给他们看纸张是如何折叠的,还会夸张的制造紧张的气氛:“看好了啊,妈妈变折纸魔术喽,变小~了!噔噔噔噔,变更小~了!”等纸张叠得不能再小以后就扔给他们吧,通常这个时候宝宝会非常专注的研究怎样把纸打开(而且这么厚的纸也是撕不动的),对小宝宝而言这是很需要技巧的,TA需要找准角度才能用手指打开一层,然后还要领悟到纸张是要转换角度才能打开下一层,慢慢寻找到叠纸的规律,在最后把纸张完全展开的时候,小家伙们兴奋得边跺脚边大喊,在我面前抖着那张打开的纸等着我的夸奖和拥抱。这个小游戏不仅锻炼了手指的精细操作能力,也融入了数学启蒙中对规律的识别和大小比较的概念。
05
互动游戏
在手工制作的时候,画线条、剪纸张、抹胶水之类的活他们显然还不能胜任,就只能帮我递递工具啥的,为了不让他们破坏我的“创作”,我把工作地点安排在他们看得见又够不着的地方,小家伙们只能好奇的张望然后抱着我的大腿要参与,我会把需要的工具一件一件的分别摆出来,然后让他们帮我找到并递过来,比如,我把剪刀放在沙发上面,笔放在沙发下面,然后会寻求帮助:“十一,请你把剪刀拿给妈妈,蓝色的剪刀,对,就是放在沙发上面的蓝色剪刀。”“五一,你能把笔递给妈妈吗?绿色的笔,放在沙发下面的笔。”这样的小互动也属于关键词游戏,关键词游戏对语言的发展很重要,我在之前的文章世界上最晦涩的语言,是你在“啊啊啊!!!”,而我却在“啊啊啊???”有提到过,并且对位置的摆放和描述也是数学概念中关于空间方位的一种能力培养。
一岁以上一岁半以下年龄的宝宝,对多步相关性的指令描述,理解能力可能还有欠缺,但是一步相关性的指令理解基本可以做到位,所以,这样的互动是没有问题的,万一宝宝不知道所指何物,大人可以用手指着用眼睛看着物体来告诉TA。
除此之外,他们还帮我完成了撒柳叶,按压柳叶的重要工作,当然啦,他们倒是很开心,我是手忙脚乱,要示范抓起柳叶并撒出来的过程,还要给他们自己操作的机会,宝宝可是不按常理出牌,一会要夺餐盘,一会乱扔柳叶,一会还会塞到嘴巴里面去!我是在招架一个宝宝的时候还要时不时的防止哪个角落伸出的另一只小手~,所以,这也是最后的成品颜值不高的原(借)因(口)之一吧。不过,开心就好啊!
06
个性游戏
之所以叫个性游戏,是因为这个我并没有事先安排,完全是根据他们当时的兴趣配合的,手工做完以后两个小朋友很兴奋的拿着餐盘到处走,不停的摸摸扯扯,甚至还咬一咬,发现柳叶按得不紧实,就开始专心的撕扯柳叶了,那架势不扯成光秃秃的柳条不罢休啊,我只需要拿另一个餐盘放旁边动动嘴就好了,告诉他们扯下来的柳叶放到新盘子里,扯一条就念一个数字:“一片叶子,二片叶子,三片叶子…”,这是把数字的概念具体化,比直白的教他们什么“1、2、3、4、5”要生动很多,也更利于孩子们理解。
等到他们完成扯叶子的大任之后,就指着两个盘子说跟他们讲:“左边的盘子柳叶少,右边的盘子柳叶多。”这便是数学思维中比较的概念。
然后,就递给他们一个小罐子,两个人自动自发的把叶子又装到罐子里,盖上盖子,当沙锤那样不停的摇摇摇,摆摆摆,沉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了。
到此,一场诗歌引发的手工游戏被他们蹂躏到看不见痕迹的结束哒。写出来好像很多很麻烦一样,这都是我把它拆分了,细看下来其实都很简单,我们老是说要注重孩子的早教啊,要培养孩子的这个能力那个能力啊,其实都不用特意去安排,父母们只要多用点心,牵引一下,寓教于乐,孩子在游戏中就能完成自我成长,家庭就是最好的早教课堂,父母就是最好的早教老师,游戏就是最好的早教行为。
但是要谨记,游戏就是游戏,不要让游戏带有功利性,关于孩子与游戏,《告母性》里的一段话我觉得很经典,与君分享:“孩子们为游戏而游戏,手段就是目的,即所谓的“自己目的”,这真是艺术的!他们不计厉害,不分人我,即所谓“无我”,这真是宗教的!慎勿轻轻的斥他们为“儿戏”!此间大人们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都是为利己的,都是卑鄙龌龊的,安得像他们的游戏的纯洁而高贵呢!”
《咏柳》的游戏我们就此结束啦,也许等他们再大一点同一首古诗词又可以玩出其他花样呢!你有没有跃跃欲试的想陪孩子玩一玩呢?除了《咏柳》,也许还可以试试
《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写在最后:家有双胞胎男娃两枚,目测正在变身永动机中,如果想同我一起聊聊科学育儿,聊聊生活婚姻中的鸡毛与鸡血,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一五一十碎碎念
分享: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游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古诗我们是这么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