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晚成了在摇红包中插播节目时,当除夕夜大妈们不跳广场舞,而是围坐在电视机前改为甩葱舞时,一种”打土豪,分田地“的即视感,让微信红包彻底变成了“上山下乡”的群众运动……春节这两天整个互联网媒体圈好不热闹,春晚过后,就两个主题,吐槽春晚和数据分析微信红包,此外还有一些阿里不(mei)服(shu)的言(ruan)论(wen)在流传……所以关于微信红包多牛逼,数据多好看已经无需多言,还有很多段子手说,微信用春节七天,干了支付宝八年的活儿……这显然是过于标题党了。你可以感受一下你的那些群里有多少人发的红包是从绑卡的银行卡包红包的,有多少仅仅是用抢来的那点零钱包里的钱在凑红包发个块儿八毛的,你可以数数你的支付宝绑定了多少张银行卡,处理过多少你的电商支付,信用卡还款,卡内转账,交房租,存余额宝……最基础的第三方支持场景和个人财务的管理基本上还都在支付宝完成。用户习惯的巨大惯性和依赖感,这就是八年的沉淀和积累无法轻易替代的。但微信通过这次大价钱大手笔的和春晚的合作,确实更加快速的发展了微信支付在二三四级市场的用户,从抢到红包、摇到优惠卡券,到为此绑定银行卡,真正成为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还有一个Gap,再别说为二三四线城市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即使是体验的环境,都还有更大的gap等待完成。微信红包在春节期间看起来是无数笔支付交易,其本质上还是微信内的社交工具,通过红包沟通和建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今年虽然用户量激增并终于随着春晚摇一摇拓展到互联网圈层外的更广阔人群,但相信如果没有接下来接入更多场景和应用,微信从微信红包到真正的通过微信支付,还有“一步之遥”。所以,我以为这一次,摇红包最大的价值是加强了微信连接一切的属性和用户教育。通过摇一摇,让所有参与的1.2亿用户感知到,我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手机和电视节目建立联系,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其他用户建立连接。也许下一步,微信可以反向的来遥控电视,遥控智能设备,成为联系人、社交网络和智能设备的移动网络中枢,甚至演变成一个操作系统。但是当我看着我妈这个年纪的人看到春晚说摇红包时,来问我,在帮她升级了微信后,她也开始摇的时候,再看看在一边发着微信的我爸时,我有些忧心忡忡……数据显示1.2亿人参与了春晚摇一摇,这就是一次“打土豪,分田地”式的群众运动啊!人们不care摇到的是不是用得到的优惠券,随着主持人的宣布红包时段,上亿人摇着……如果这时候有一个摄像机通过长镜头拍摄一个个家庭,你会发现这似乎是一群“病人”,对着电视的大屏,一家人各自拿着小屏,一会儿摇,一会儿乐,一会儿哭笑不得,春晚在今年互动的结果就是节目的观看碎片化,春晚节目彻底沦为一个伴随,除夕夜的背景,微信作为国民APP确实已经在改变上亿中国人的生活。无论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改变正在中国的大地上发生。微信摇一摇就像大妈的广场舞,切入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生活空间,当越来越多家庭聚会,演变成屏对屏的交流时,不能不觉得哪里似乎不对劲了。今天和朋友聊天时,我们说起,好像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国民这么热爱手机上的应用,一个手机应用在同一天唤起这么多人的热情,回溯中国人热情高涨的年代,都伴随着主义和运动,以及一次次的人口迁移和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微信本身装机量已经是国民app水准,伴随这次春晚直播,已经切碎了我们的除夕夜,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切碎一个个悠闲的小镇,闲适放空的时间和周末假日休息的时光。但愿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就像过去曾在中国大地流行过的广场抽大奖,街头KTV,全民买国债,全民抢购板蓝根一样,只是一阵风,风吹过,平常日子依旧。朋友说,中国人太缺少宣泄的出口,什么都不让说,也没有地方说,这种全民狂欢恰好是一个出口,也许一场真正的变革就来自于移动互联网产品上的这股力量。已经有很多人在这个春节后反思,难道我们的新年俗就是“全民手机摇一摇”式的抽风么?我想人们被工具控制和“奴役”的阶段终将过去,理智的人们经过反思、痛定思痛,最终会控制工具让其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为相信不远的将来还会诞生新的更新奇的工具让我们甘心“沉溺”。P.s. 附微信摇红包后调研,你还记得你都摇到了什么?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微信摇红包和大妈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