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大屏互动软件全新升级为 6.0 啦,启用了新的网址,还是永久免费,但有更多惊喜。点击立即体验

深度解码综合实践抽奖活动课程的实践转向

新闻 乐宝 83浏览 0评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强调实践育人,是实践哲学在教育中的指导性应用,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科学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走进学农基地,来自城区的学生正在开展“学农”课程,翻地、播种、运肥、浇水,而在污水处理厂里,孩子们正在进行着认真的调研……

2015年,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着重强调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特别指出“要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计划将学科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综合培养人文、科学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更加凸显。2017年9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补上实践育人短板。这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政治方向,又回应了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解决的是培养 “什么人”和“怎么培养”的问题,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那么这样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呢?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知行结合:课程的实践转向

通过实践性课程,实现知与行的统一,继而完成创造性实践,这一课程的实践转向深受被称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也是实践哲学,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并将二者关系表述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西方哲学也一直有着实践传统,至马克思得到了系统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不能离开实践,人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世界的。当然,马克思所说的实践不同于生产劳动,它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其《实践论》明确指出:“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他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是实践哲学的重要代表,他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因此主张“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强烈反对传授与学生生活无关科目的做法,“用书本和阅读代替经验是有害的,而用它们阐明经验,发展经验则是至关重要的”,主张“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知行合一、“做中学”的实践哲学奠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学生的认识始于实践,经过实践形成的理论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往复中,学生的认识得以“活”化,价值观得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现状与问题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今,该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从产生到繁荣,再到理性反思和大力提倡的过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其实施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长期边缘化

由于应试文化的影响,多数学校以中高考为导向,将精力放在学科教学上,对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关注度不够,形式化的实施难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调查显示,22.7%的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缺乏一定的了解,44.1%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49.8%的教师认为学校经常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挪用到其他课程。这说明学校尽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对于这门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和教师甚至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应试教育的负担,因而长期被边缘化。

2.缺乏整体设计

有些学校为追求特色,开发了大量内容零散、逻辑缺乏、整体设计不足的“综合实践课程”。不少学校开设的课程,就是让学生去校外“放养”,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评价方法,也没有围绕相关主题而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活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实是有活动而无真正的课程,是为“活动”而设置“活动”。更重要的是,面对真实世界中的复杂任务,需多学科整合加以解决,但活动取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又丢了学科,对学生来说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3.支持系统乏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校内外资源、人员、空间、设备等的保障,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地区和学校并不具备开展课程所需的相应条件。学校功能教室、场地、必要的设备、专职管理和教学人员紧缺,课程资源贫乏;地方缺少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基地的课程供给和相应师资。对很多学校来说,支持系统的乏力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亟需专项资金的投入和相关支持政策的到位。

4.师资队伍短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图使学生将多学科内容整合起来,用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这样的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师都是分科培养的,对于本学科之外的知识相对匮乏,致使能够开设课程的教师十分稀缺。调研显示,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有84.4%为兼职,专职教师只占15.6%,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教师中有37.9%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专职教师的短缺、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的欠缺,使得一些学校在面对综合实践课程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议与展望

基于综合实践类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的课程建设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

1.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学生不仅需要“知之”,还需要“行之”“思之”,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需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课程育人价值的认知,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组织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与职业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交流、总结与反思,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处理好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间的关系,在学科教学中延伸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学科知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科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建设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科学开发、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由于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学校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系统开发,将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生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学校及地区的资源状况等,加以统筹规划,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方案。

3.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持系统

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持系统,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障。首先,应加大资金投入,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人力、物力、场地空间等的支持。其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平台,鼓励教师和教育机构开发、分享优质的课例和资源,并将探究型学习方式有机地融入网络课程平台之中。第三,加强社会参与,建立社会资源单位与学校的联系,重视家长和社区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

4.系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开发和实施能力决定了课程最终效果即学生的发展。现实情况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课程开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专业训练严重不足,不少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上缺乏规范,致使该课程的实施效果不理想。

为此,亟需从国家或区域层面制订专门的政策,建立教师培训、考核与选拔制度。组建教研团队,在理论与技术上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培训,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此外,教师间需协同合作,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参与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从而有效提升其专业能力。

实践育人,既符合教育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是基础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和保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深度解码综合实践抽奖活动课程的实践转向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